品種名稱 卡巴爾達人是北高加索地區(qū)的居民,自稱“阿迪蓋人”,主要分布在蘇聯(lián)卡巴爾達 - 巴爾卡爾自治共和國東部和東北部地區(qū),部分分布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內(nèi)。屬歐羅巴人種高加索類型。他們所養(yǎng)的馬匹就是卡巴金馬,或更準確地說叫“卡巴爾達馬”。 卡拉恰伊民族宣稱養(yǎng)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境內(nèi)的卡巴金馬一律都叫“卡拉恰伊馬”,是另一個獨立品種。 育種歷程 卡巴金馬原產(chǎn)于原蘇聯(lián)北高加索地區(qū),以卡巴爾達 - 巴爾卡爾自治共和國為中心,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品種,于16世紀在北高加索的山前和山谷草原中育成的馬種。它是由當?shù)鼐用裼帽镜氐纳降伛R與阿拉伯馬、土庫曼馬、卡拉巴赫馬等長期進行雜交和選育而形成的??ò徒瘃R的飼養(yǎng)方式屬于群牧管理。夏天,在高山或亞高山草場放牧,冬天把馬匹從山上趕到較低的地方。馬匹主要是在崎嶇不同的地形中用于騎乘。選種主要是選擇那些力量大而且耐力好的馬匹個體,形成了在外形、生物學特性和經(jīng)濟有益性狀一致的騎乘馬種。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時,作為優(yōu)良戰(zhàn)馬的卡巴金馬遭受重大損失,有許多馬犧牲在戰(zhàn)場。在二十世紀末,俄羅斯開始恢復和完善卡巴金馬種。據(jù)1990年1月1日普查結(jié)果,共有3萬匹卡巴金馬(包括雜種馬),其中1.42萬匹是純種卡巴金馬,其中5500匹為純種繁殖母馬。 外貌特征 卡巴金馬屬乘挽兼用型。體質(zhì)結(jié)實,頭長而干燥,多為半兔頭,耳長,耳尖向內(nèi)擰轉(zhuǎn)。頸長中等,肌肉發(fā)達,下緣稍垂,頸礎(chǔ)低。鬐甲高長中等。胸廓深,背長直,腰堅實,尻斜,有的呈尖尻。四肢發(fā)育良好,多曲飛、外向,距毛較少,蹄質(zhì)堅實。鬃尾厚密,毛色主要為騮毛和黑毛,據(jù)說卡巴金人喜歡這種暗色毛的馬。馬一般無白章。 卡巴金馬的性能 卡巴金馬是優(yōu)良的騎乘馬,也可以用于馱運和挽曳,由于山地條件的鍛煉,運步靈活而謹慎,對溫度和氣壓的驟變有良好的適應性??ò徒瘃R適合平地賽馬、障礙賽馬、耐力賽、騎馬旅游等。其短距離競賽紀錄,1600米為1分53.4 秒,2400米為2 分51秒,3200米為3分52秒,4800米為6分10秒。在1935-1936年間,環(huán)高加索山脈3113千米的長途能力測驗,總計歷時47天。 目前,在俄羅斯卡巴金馬有幾千匹,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令人高興的是卡巴金馬的育種計劃正在恢復。在歐洲,卡巴金馬不超過500匹,主要集中在德國,其次是波蘭、法國、西班牙等??ò徒瘃R在北高加索山區(qū)主要作役用,在歐洲主要作騎馬旅游或者耐力賽。一些騎乘學校使用的馬術(shù)運動用馬,或用純種卡巴金馬或是用卡巴金馬和純血馬雜交生成的盎格魯-卡巴金馬。 卡巴金馬引入我國 1950年,我國由蘇聯(lián)北高加索斯達夫羅波爾邊疆區(qū)163號馬場引入148匹卡巴金馬。大部分卡巴金馬都含有純血馬血液,公馬幾乎全有,最少含1/16,有的高達1/2。這些馬被分配在黑龍江、內(nèi)蒙古和貴州等省、自治區(qū)。當時分配給黑龍江的公馬49匹,用于改良拜泉縣本地馬。母馬47匹繁育在牡丹江山市種馬場;分配給內(nèi)蒙古50匹(種公、母馬各25匹),落戶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南門外的種馬改良場,1952年將這些馬遷到包頭市郊的內(nèi)蒙古麻池種馬繁殖場,1956年又遷入錫林郭勒種畜場即后來的白音錫勒草原馬場。自此,以蒙古馬為母本,以卡巴金馬為父本雜交改良成的錫林郭勒馬在這里誕生。1950年引進的其余卡巴金馬分配在貴州省。1961年和1963年又由蘇聯(lián)引入一部分,后者分配在遼寧省小東種羊場(公馬5匹和母馬25匹)。據(jù)黑龍江牡丹江山市種馬場、黑龍江繁榮種畜場和內(nèi)蒙白音錫勒種畜場的測定,成年公、母馬平均體高分別為 157.9厘米、155.0厘米。 卡巴金馬在我國的利用 卡巴金馬突出的優(yōu)點是適應性強,晚熟,利用年限長和飼料利用率高,春秋放牧抓膘快,繁殖力和泌乳力均較強。能在高寒地區(qū)終年群牧管理,并能適應不同地區(qū)的風土氣候條件。一般都在5歲以后結(jié)束生長發(fā)育,受胎率均在90%以上。 卡巴金馬在原產(chǎn)地是終年群牧管理在高寒的山區(qū),引入我國后在山市種馬場采取舍飼,1951年和1952年生的卡巴金母馬體高逐漸增加,體尺指數(shù)稍下降,趨于輕化。1953年生的母馬離乳后改為冷舍培育,即冬季飼養(yǎng)在三面墻的棚舍內(nèi),體高有所下降,指數(shù)逐漸增加。 卡巴金馬用于山地乘馱,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據(jù)1955年東北畜牧研究所和東北農(nóng)學院對克山縣蒙卡一代雜種母馬的測驗,以318千克挽力(相當于體重的45%),挽曳距離54.8米;以24千克挽力(相當于體重的10%),拉兩輪花轱轆鐵車,40千米需5小時14分鐘。據(jù)1960年在黑龍江省畜牧生產(chǎn)運動會上的測驗,成年母馬騎乘,2000米為2分47.3秒。 據(jù)1982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全國少數(shù)民族體育運動會上的騎乘記錄:1600米為1分56.3秒,2000米為2分26.03秒。挽曳工作性能亦較好,在黑龍江省的多數(shù)繁殖母馬都為乘挽兼用。 卡巴金馬的雜種適應性比其他品種的雜種均強,但多斜尻和曲飛節(jié)??ò徒瘃R與西南馬雜交所生的后代,對西南山區(qū)適應能力很好,騎乘能力亦比西南馬有顯著提高。遺傳性穩(wěn)定,與蒙古馬、西南馬雜交效果良好。 卡巴金馬在我國繁殖與推廣 卡巴金馬的適應性比引入的其他品種馬強些,尤其是對高寒地區(qū)的適應能力較強。1976 年,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發(fā)生歷史上罕見的大雪,平地積雪 1 米多厚,氣溫下降到 -40℃,其他家畜因雪災損失了 70% 以上,但卡巴金馬仍可大群放牧,到翌年初,810 匹馬成活率達 80%。 該品種因適應性強,繁殖和推廣得較快。主要繁育在黑龍江省山市種馬場、內(nèi)蒙古白音錫勒牧場、貴州省山京馬場(原清鎮(zhèn)馬場 )、遼寧省小東種羊場和云南省嵩明馬場,后推廣到全國 16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它在各地用于改良當?shù)伛R和參與改良培育新品種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因引入我國的公馬幾乎都含有純血馬血液,體格較大,結(jié)構(gòu)較好。所以,我國所有的卡巴金馬實際上已屬于盎格魯 - 卡巴金馬,體尺、外貌比引入時有明顯改變?,F(xiàn)有的馬匹多為直頭,鬐甲明顯,正尻達 68.6%,體高也比引入時有所增加。 那時,卡巴金馬在黑龍江省的數(shù)量較多,僅山市種馬場就培育出近4000匹。至 1973 年,全省有 25 個馬場或種畜場繁育該馬,除推廣至外省外,全省共有卡巴金馬 2566 匹,其中繁殖母馬 1353 匹。在平原農(nóng)業(yè)區(qū),輕種一代雜種,必須再用重種輪交。因卡巴金數(shù)量多,黑龍江繁榮種畜場用蘇重挽、阿爾登公馬與部分卡巴金母馬雜交,培育兼用型半血馬,類型符合兼用,較受農(nóng)民歡迎??ò徒瘃R的彈跳力較好,可作為馬術(shù)用馬。 (文/王振山 圖/Pawe? Krawczyk、Michel Gonzalez、Catherine Michelet - www.chevalsansfrontieres.com) |
©2011-2025 馬術(shù)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