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有了一定的(數(shù)百個)鞍時以后,對騎座的認識也會有一個質(zhì)的提高。水平高的教練總是說:看一個騎手騎座的深淺,就是看他是騎在鞍子上、騎在鞍子中還是能夠騎到鞍子下面去。 什么意思?實際上,他說的是人的重心。只有真正將自己的重心完全騎到馬鞍下面去的人,騎座的功夫才真正夠深!能騎到馬肚子下面去的人,才是最深!才真正能做到人馬一體,控馬在自己的騎座中。有了這樣的騎座功夫,技術(shù)動作才會:想到既能做到(說的是騎手,不包括馬)。 曾聽人轉(zhuǎn)述一位未曾相識的馬友說過的一句話,我很贊同: 沒事兒,去馬上坐會兒,跟馬聊會兒…… 因為這句話,我想此位仁兄對馬的認識一定已經(jīng)很深入了。簡簡單單的一個“坐”字、“聊”字,要想真正做到,談何容易! 會游泳的人一定都知道,想要手搭著欄桿靜靜地豎立在泳池中,十分不容易,因為你肢體的一點點緊張都會影響到你的重心,水的浮力都會將你的身體傾斜后托向水面。坐在馬背上也一樣,不論是你的腳、腿、膝蓋、或是肩部,總之,只要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緊張了,都會影響到你的騎座,都會讓你的重心或多或少地上移,因而減少你對馬匹的控制能力。 最近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騎法,有人用小腿騎馬,有人用膝蓋,而有人用坐骨,都是用不同的支撐點在騎馬。而我愈來愈感覺到,騎座的真正含義,應(yīng)該是騎手在兩腿之間擁有的、向下(重心)向內(nèi)的一種綜合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騎手才能擁有一種用兩腿將馬抱起來的力量,或是專業(yè)騎手說的“用兩個小腿將馬肚子攬起來”的感覺。 總之,作為一名騎手,自己的親身體驗才是最真實的。實踐出真知!另外,騎的馬匹不同,騎手對事物的理解程度不一樣,觀點肯定也會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騎馬講究“感覺”二字。在有經(jīng)驗的教練做指導(dǎo)的前提下,自己的真實感覺是很重要的! 說到感覺,詩歌,正是人們抒發(fā)情感、表達美好感受的形式之一。所以,詩人也一定是要有感而發(fā)才能做出好詩。 吟詩者首先是要身臨其境,然后才會見景生情,最后因為此情此景,引發(fā)生活感受而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萌生詩意,進而妙筆生花,詩性大發(fā)。杰出的詩人一定是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并對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之后才會吟出好詩,抒出豪情。生活中的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看詩、寫詩,但是,要想看懂、寫出好的作品,豐富的生活實踐和對事物深刻的理解程度才是我們能看懂、寫出好作品的基礎(chǔ)。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把人們對于詩的理解程度描述成“詩有三境”: 其一,“物境”:如鏡中像,僅得形似。 其二,“情境”:指欣賞進入情感體驗階段,高物境一層。 其三,“意境”:則是超越形象的外在形式和一般性的情感體驗,“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達到審美的高級階段。 透過審美形式,深入生命節(jié)奏的核心,體味萬物的神韻,表現(xiàn)深遠的情趣……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現(xiàn)象是本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通過現(xiàn)象可以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 “認識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fā)展過程。”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認識總過程和認識運動的總公式。 因此,在對任何事物的學(xué)習(xí)過程中,通過“了解”達到“理解”,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李勇鋼 圖/依米影像 |
©2011-2025 馬術(shù)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