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在線 首頁 馬術雜志 專題 查看內容

中國馬術30年:前言

2013-1-1 10:08|來自: 《馬術》2012年12月刊

摘要: 12 月8 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自1979 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席位后,國際馬術聯(lián)合會代表大會于1982 年討論了我國的入會問題。1982 年第12 期國際馬聯(lián)公報公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術協(xié)會入會問題,代 ...


12 月8 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自1979 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席位后,國際馬術聯(lián)合會代表大會于1982 年討論了我國的入會問題。1982 年第12 期國際馬聯(lián)公報公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術協(xié)會入會問題,代表大會同意給予其臨時會員資格,在得到倫道爾先生(Mr. H·E Rundle)于1983 年4 月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交報告之后,其正式會員資格將在1983 年得到執(zhí)行局的批準?!?/div>

1983 年4 月16-26 日,國際馬聯(lián)負責亞太地區(qū)馬術活動的中央委員倫道爾先生來到中國進行考察訪問。在其回國后不久,我國接到國際馬聯(lián)執(zhí)行局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術協(xié)會于1982 年12 月8 日成為國際馬術聯(lián)合會第80 個正式成員國。

同年,國際馬聯(lián)還承認了亞洲馬術聯(lián)合會為大洲級馬術組織,我國擁有了亞洲馬聯(lián)副主席的職位,中國馬術運動向世界邁出了重要一步。

自此,中國的馬術運動開始了它艱難、奮進、拼搏、成長、興盛、蓬勃的道路。

國際馬聯(lián)的倫道爾先生來中國訪問考察我們的入會情況時,只參觀了當時我國唯一一支馬術隊——內蒙古軍事體育學校(馬術隊)。內蒙古隊從建國初期開始就是國內馬術的主力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內蒙古隊的技術、教練水平和騎手素質都是中國首屈一指的。

當年擔任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的烏蘭夫同志曾擔任馬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他非常關心民族傳統(tǒng)體育,支持民間傳統(tǒng)的賽馬和馬術活動的同時,也同樣重視在部隊和地方發(fā)展馬術運動。早在1956年,烏蘭夫任職內蒙古軍區(qū)司令員的時候,就曾有過批示,讓騎兵五師和內蒙古公安部隊超齡戰(zhàn)士的兩支馬術隊集體轉業(yè)到內蒙古自治區(qū)體委。這無疑為內蒙古的馬術運動奠定了一個強大的基礎。這也說明了內蒙古隊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足以領軍國內馬術的原因。

在我國加入國際馬聯(lián)之后,全國各地積極開展馬術運動,新疆、西藏自治區(qū)開始組建馬術隊,這個階段內蒙古馬術隊輸出了大量的教練員力量,著名教練張漢文就曾參與過新疆隊、西藏隊的組建與教學培訓。除此之外,內蒙古馬術隊在20 世紀80 年代,承擔了幾乎所有國際間的馬術活動,包括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舉辦的馬術國際邀請賽、為國內外的來賓做馬術表演、應邀參加香港賽馬會舉辦的馬術比賽等。

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馬術運動的第一個轉折點來到了。組建不久的新疆馬術隊赴吉爾吉斯斯坦進行了近兩年時間的封閉式訓練,新疆隊隊員的技術水平較以往明顯提高。在1993 年的第七屆全運會馬術項目上,新疆隊包攬了障礙和盛裝舞步2 個項目的團體、個人共4 塊金牌,一時嘩然。這也讓國內的各家馬術隊看到了“走出去”的學習成果。

1993 年10 月,第七屆全運會結束后,在門頭溝體育場里有一次小小的內部馬術賽。這場比賽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就是在不爭取最快時間的情況下,讓馬匹在跳躍時注意節(jié)奏和高度,而且這是國內第一場帶有爭時賽的比賽。這場比賽在以往的平著跳的基礎上帶給了所有人一個新的視角。比賽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到訓練方式的改變。所有的這些改變一是參照國際標準,一是依據(jù)多年經驗的摸索。中國的馬術比賽日趨完善。

1994 年,在這種“潤物細無聲”式默默改變的時期,石景山鄉(xiāng)村馬術俱樂部第一次以私人俱樂部的身份參加了全國錦標賽。據(jù)說當年石景山俱樂部向中國馬協(xié)的秘書長薛立提出參賽申請后,馬協(xié)回復了一份批件,這份批件被當時的俱樂部負責人巴納鑲在鏡框里,掛在俱樂部很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民間力量也在逐漸形成,一批俱樂部、馬場相應建立,從簡單的游樂、到私人愛好,再到專業(yè)教學,馬術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一點從1994 年石景山馬術俱樂部舉辦了全部由業(yè)余騎手參加的通級賽,就可以窺見一斑。

1997 年,一直與新疆隊隊員一起訓練的石景山馬術俱樂部成員們組成第一支非全部專業(yè)騎手的隊伍,帶著從澳大利亞學習的成績和購買的馬匹,以北京隊的名義,參加了當年的第八屆全運會,并力克奪冠熱門內蒙古隊和新疆隊成為冠軍。這一次,更加激起了馬術界的一陣學習風潮。廣東、上海等專業(yè)隊紛紛前往馬術高度發(fā)展的歐洲國家取經。

2001 年第九屆全運會,廣東隊異軍突起。廣東隊在赴國外學習并購買馬匹之后,訓練方式和隊伍都進行了大的變動,一舉囊括了2003、2004、2005 連續(xù)三年的全國錦標賽的金牌。大家都看到了開闊眼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帶來的改變。上海隊也拿到了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的團體、個人2 塊金牌。

在采訪中國馬術協(xié)會前任秘書長成慶先生時,他談到當年的這種變化:“可以看到,比賽方法的改變、隊伍的改變,還有當年的一批騎手和教練員如哈達鐵、袁茂平等人,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新疆、廣東、上海各隊出門學習后的成功經驗,從成績上看,引領著中國馬術的不同階段;但也要注意,因為有各種條件的限制,所以在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可能。”

在我們的編輯對馬術界數(shù)十人的采訪中,許多騎手、教練等老中青各個層面的馬界人士紛紛表示,2008 年奧運會之后,中國馬術有了一個從量到質的飛躍。各種以專業(yè)教學為主的俱樂部也層出不窮,馬匹的繁育、配種也招致更多人關注;以休閑娛樂為主的民間團體和愛好者們驟然增多;這一切導致馬匹價格上漲,各種周邊產品的經營和渠道開發(fā)也呈上升趨勢。民眾對馬術項目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國內外的交流與協(xié)作也明顯增多,經濟往來頻繁也讓歐洲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這點可以從近兩年北京、上海馬業(yè)展會上,國外供應商數(shù)量的增多得到印證。

優(yōu)秀騎手紅權這樣評價最近的10 年,“2003-2012 年中國馬術的發(fā)展是突飛猛進的,國內的馬場有幾百家了,還引入了世界杯、各種馬術節(jié),這些活動推動了中國馬術快速發(fā)展。每年大量的溫血馬進口到中國來,可以看出中國的馬術層次提高了。2008 年奧運會,我國選手參加了馬術三個項目的比賽,這讓很多新老騎手及馬術愛好者的積極性大增,使馬術這項運動在中國普及開來變得更有可能?!辈粌H如此,用亞運會的成績也可以很容易地說明中國馬術成績的上升:1998 年泰國曼谷亞運會團體第六名;2002 年釜山亞運會團體第三名;2010 年廣州亞運會團體第二名。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正在一點一點地拉近。

2008 年之后,各種國內、國際賽事也明顯增多,優(yōu)秀騎手多力坤說:“以前就是一年一次錦標賽,比完就回家訓練了,現(xiàn)在比賽多了,但馬匹的質量就有些跟不上,這方面的問題很明顯。在國外,一個人大約有6-7 匹馬用來比賽,都是靠俱樂部或者馬主的支持和贊助。如果馬不好,騎手還可以換馬;國外有很多比賽,成績提高得自然就快?!敝囊魳啡藥n樹這樣看待:“這么大的國家,我們的比賽太少了,留給騎手和馬匹的調整周期也很短,賽事安排不夠科學?,F(xiàn)在只有全國錦標賽、全國運動會和西塢大獎賽是固定的比賽。鳥巢的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是一個5 年期的比賽。國際馬聯(lián)場地障礙世界杯中國聯(lián)賽今年是開賽前兩個星期才通知具體的比賽日期,這一周在北京,下一周在成都,很多人因為時間、運輸?shù)葐栴}無法打完全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xiàn)有體制的不足?!?/div>

除了各省、市、自治區(qū)的馬術專業(yè)隊之外,從石景山俱樂部到西塢、到天星,再到現(xiàn)在遍布全國的數(shù)百家馬場,民間力量在中國馬術運動的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這其中也有許多我們不應忽視的問題,曾任中國馬協(xié)秘書長的常偉先生曾經這樣說:“或許我們的硬件設施已經很出色了,比如我們有漂亮的馬場和俱樂部,但是我們的軟件落后西方國家可就太多了。”一語中的。比如中國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通過了國際標準認證的馬醫(yī)院,但可喜的是已經開始有人專門去國外學習馬房管理、釘蹄、運動醫(yī)學等一系列相關科目,并且這些項目的市場需求將會隨著中國馬術的更快發(fā)展而增加。馬術的發(fā)展應該是全方位、立體化的,但就如天星調良馬術俱樂部總教練張可所言,中國的馬術產業(yè)鏈尚未完全形成,許多環(huán)節(jié)尚待建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馬術事業(yè)呈現(xiàn)了一種蓬勃向上的態(tài)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前輩們的不斷嘗試,和中國馬術30 年的不斷打拼,機會也許已經形成,重要的是馬術道路該如何變更,如何發(fā)展。我們堅信,不管有多少困難或多少彎路,它一定會向著更好的未來前進。

策劃:《馬術》雜志編委會     顧問:哈達鐵、蔡猛、王振山       執(zhí)行:《馬術》雜志編輯部    
圖片提供:王紹松、劉燕、吉恩思、多力坤、朝魯、劉麗娜、陳景川、宇宏、顧兵、巒樹等

©2011-2025  馬術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