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在線 首頁 馬術雜志 馬房管理 查看內容

俱樂部馬匹裝蹄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011-6-19 09:18|來自: 《馬術》2007年2季刊

摘要: 對俱樂部的馬匹進行合理的裝蹄不僅可以防止蹄角質過度磨滅和防滑,而且對預防蹄病和變形蹄的發(fā)生,矯正變形蹄和異常步,配合治療某些肢蹄疾病等都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體會到,在裝蹄過程中,削蹄、修 ...


對俱樂部的馬匹進行合理的裝蹄不僅可以防止蹄角質過度磨滅和防滑,而且對預防蹄病和變形蹄的發(fā)生,矯正變形蹄和異常步,配合治療某些肢蹄疾病等都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體會到,在裝蹄過程中,削蹄、修配蹄鐵、下釘三個方面是保證裝蹄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削蹄

1.蹄與系的方向是否一致

蹄與系的方向(即趾骨軸)是確定削蹄正確與否,以及削蹄后的蹄形是否適應肢勢的標準。因此,削蹄時要求蹄與系的方向一致。其判定標準是:從肢前望,由系的前上方中央向蹄設一垂直線,將系部內外等分,垂線落于蹄尖中央,側望時,系部的傾斜方向與蹄的傾斜方向成直線。若蹄與系方向前傾,說明蹄踵削切不足而偏高,蹄與系方向后傾是蹄踵偏低或蹄尖壁過長;蹄與系方向外傾,說明蹄的外側低內側高,蹄與系方向內傾則蹄的內側低外側高。上述現(xiàn)象都會造成體重偏壓于蹄的低側,破壞蹄的平衡負重,久之會誘發(fā)變形蹄或肢蹄疾病。因此,在削蹄時應力求做到蹄與系的方向一致,不一致應及時給予修整或矯正。

2.左右兩蹄大小、長度是否相同

正常左右蹄的大小應相同,蹄的長度也應一致。蹄的大小通常是以該蹄所裝用的蹄鐵的號數(shù)來表示,例如,裝1號蹄鐵的蹄子即為1號蹄以此類推。馬1號蹄蹄尖壁的長度約為76mm,每大1號,蹄尖壁長度增加2mm。但在實踐中不可能逐蹄測量,因此在削蹄時為了做到心中有數(shù),常以手指基部測量蹄尖壁的長度。一般蹄尖壁的長度約為78-80mm,稍小的蹄約72-76mm較大的蹄約84-88mm

3.蹄尖壁與蹄踵壁的長度比例和蹄角度是否適當

馬正常的蹄形,蹄尖壁與蹄踵壁的長度比例,前蹄約為2.5:1,后蹄約2:1;蹄尖壁與地面的角度,前蹄為50-55度,后蹄為55-60度。

4.蹄負面是否平坦,蹄底、蹄叉和蹄支削切是否適當

蹄負面削切必須平坦,并與蹄鐵能緊密相接,不生空隙,蹄底應削出一定的穹隆度;蹄叉要削出固有的形狀,其高度應略高出蹄負面;蹄支一定要削出橫斷面,保持與蹄叉基本同高,蹄支與蹄叉支后端相連接的部位要徹底削開,以促進蹄的開閉機能,預防發(fā)生蹄踵狹窄等變形蹄。

修配蹄鐵

1.蹄鐵大小選擇

蹄鐵的大小必須按照蹄形的大小選配,即蹄鐵必須適合蹄形。蹄鐵過大容易落鐵或運步異常,過小容易發(fā)生釘傷。如果蹄鐵局部與蹄形不完全相符合時,應適當修整蹄鐵,絕不能“削足適履”用蹄形將就蹄鐵,否則會招致蹄變形等。正常蹄形裝上蹄鐵后,在蹄尖和蹄側部,蹄鐵外緣與蹄壁外緣大小一致,或略大于蹄壁外緣(不超過1mm),由蹄踵部向后蹄鐵外緣應逐漸大于蹄壁外緣,留有約1-3mm的剩緣,蹄鐵的鐵尾應比蹄踵角長出約3-5mm的剩尾。

2.修配蹄鐵的要求

修整后的蹄鐵上面(接蹄面)要平坦,外緣要平整,并保持釘溝和釘孔的完整,蹄鐵裝上后,防止留出三角剩尾,特別是內側鐵支,以防發(fā)生交突等。

下釘

1.下釘數(shù)量

一般馬的蹄子每側下3個釘,每蹄6個釘,較大的蹄每側可下4個釘,不要把所有釘孔都釘滿。下釘太多不但不能保持蹄鐵的牢固,反而會破壞蹄壁,發(fā)生落鐵或蹄病。最后方的蹄釘負荷量較大,應注意裝釘牢固。

2.下釘深度

蹄釘要由白線外緣釘進,在蹄側壁長度的下1/3與中1/3的交界線處出釘,每釘間隔距離應力求均等,避免兩個釘相距太近。若下釘過深易發(fā)生釘傷,下釘太淺易發(fā)生落鐵或崩蹄。

3.釘節(jié)長度

系指蹄釘釘出蹄壁后,用剪鉗剪斷釘身并將其斷端向上彎曲部分的長度。一般要求釘節(jié)的長度應與釘身的寬度相同或略小于釘身的寬度,近似四方形。防止釘節(jié)過長或過短,并且要彎曲確實,緊貼在蹄壁面上,特別是蹄的內側,以防引起肢蹄外傷。

以上所述是馬匹正常裝蹄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證裝蹄質量消除或減少因馬匹肢勢不正和裝蹄不當造成的不良影響的關鍵。但是在實踐中由于每匹馬的肢勢和蹄形不同,裝蹄時需依據各自特點采取不同的裝蹄方法。

©2011-2025  馬術在線 (京ICP備11042383號-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頂部